为落实中柬两国领导人共建“鱼米走廊”的重要共识,进一步深化中柬农业领域务实合作,2025年11月12日,由海南省外事办公室主办,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与柬埔寨皇家农业大学联合承办的“2025中国(海南) - 柬埔寨热带农业技术培训班”在柬埔寨正式开班。

图1.开班仪式现场
本次培训班为期5天,将于11月12日至16日集中开展教学,聚焦柬埔寨农业生产重点领域,针对性设置水稻与香蕉两大核心培训模块。其中,水稻专题将围绕优质稻种植技术、稻米采收加工与仓储管理、机械化插秧实操、绿色病虫害防控等关键环节展开系统教学;香蕉专题则涵盖世界香蕉产业发展格局、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出口中国检疫及卫生质量标准实施等实用内容。培训班创新采用“专题讲座+田间实践+案例研讨”的多元化教学模式,邀请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资深专家与柬埔寨本地农业技术骨干联合授课,确保培训内容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性。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专家受邀作培训专题报告。曾任柬埔寨农业外交官的王向社研究员作为特邀专家作《中柬农业合作进展和展望》专题报告,他系统介绍了中柬农业合作近年来取得的显著成就,特别是在香蕉、胡椒、木薯等重点领域的合作进展。报告分享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在柬埔寨开展的农业科技合作项目成果,包括优质香蕉品种引进、标准化栽培技术示范、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推广等,并对未来中柬农业科技合作的重点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魏永赞副研究员在《中国香蕉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报告中,系统阐述了中国香蕉产业从传统种植向现代化转型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中国在香蕉产业布局优化、品种结构调整、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并对香蕉产业智能化、品牌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性分析。周登博副研究员在《香蕉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控策略》报告中,详细解析了香蕉枯萎病、叶斑病、黑星病等主要病害以及斜纹夜蛾、蓟马等主要虫害的防控技术体系,重点介绍了中国创新的“五位一体”综合防控措施,包括以“抗病品种应用为核心、病原菌快速检测为指导、土壤调理为基础、有益微为补充、少耕免耕栽培为配套”的技术模块,展示了该技术体系在各大香蕉产区的成功应用案例。颜彦副研究员在《水稻主要病虫害及绿色防控技术》报告中,系统阐述了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重点分享了钻蛀性螟虫、稻飞虱类、稻纵卷叶螟等主要虫害以及纹枯病、稻瘟病等主要病害,强调以“绿色防控”为核心,通过集成农业、物理与生态手段,有效管理水稻主要病虫害,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依赖,保障水稻产量与品质,促进农田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平衡,为水稻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路径。


图2.专家在现场作专题报告

图3.参会人员合影
此次是落实中柬“鱼米走廊”合作规划的具体举措,也是琼柬热带农业技术交流的重要平台。系列报告充分展现了生物所在热带农业科研领域的综合实力。参加培训的学员代表纷纷表示,中国在热带作物研究和农业国际合作方面的经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期待未来开展更广泛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生物所持续加强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动科研成果的国际共享。通过此次培训交流,不仅促进了农业技术的国际传播,也为深化“一带一路”农业科技合作开辟了新路径。生物所将继续发挥科研优势,为全球热带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